本網訊(文/汪士爲)爲深化專業實踐能力,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3月11日,旅遊22級學生代表在汪士爲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校武當文化與文旅融合研究中心,圍繞“景盤文化內涵與文旅開發價值”主題展開實地調研學習。本次活動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對國內外多類景盤的風景名勝名稱、地理分布、核心景觀特征及材質工藝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景盤作爲濃縮地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藝術載體,是文旅資源開發的重要研究對象。調研過程中,汪士爲老師從“文化符號提煉”“空間敘事邏輯”和“材質工藝創新”三個維度展開講解,引導學生結合《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標准及專著《風景名勝大盤點》,對武當山、黃山等典型風景區景盤的規劃布局、核心景觀命名邏輯及材質選擇(如木質、金屬等)進行比對分析。同學們通過實物觀察、數據采集與小組討論,深入探討了景盤設計如何呼應地域文脈、增強遊客體驗感等現實問題。
武當文化與文旅融合研究中心爲本次調研提供了豐富的實物樣本與數字化資源支持。學生代表分組操作測繪儀器,對景盤微縮景觀的比例精度、材質耐久性等展開實測,並結合AR技術模擬景盤在智慧導覽中的應用場景。汪士爲老師強調:“景盤不僅是靜態展示品,更應成爲激活文旅消費的動態媒介。同學們需從市場需求出發,思考如何通過景盤創新推動‘文化IP+旅遊場景’的深度融合。”
參與調研的學生紛紛表示,此次活動突破了課堂學習的邊界,使他們直觀感受到文旅産品開發中細節設計的重要性。“分析武當山景盤時,我發現其巧妙融合了地域文化符號與自然元素,如將金頂的建築風格微縮于景盤之上,同時利用木質材料的溫潤質感傳遞出曆史的厚重感,這些設計細節不僅增強了遊客的文化共鳴,還極大地提升了産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這對未來設計旅遊文創産品極具啓發。”旅遊Z223班牛銀慧同學在總結會上分享道。調研成果將以報告形式提交至研究中心,部分創新建議有望納入地方文旅項目優化方案。
此次专题调研是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行业洞察力,也为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旅游产品转化提供了新思路。汽车商学院生态文旅系将持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助力培养“懂文化、精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文旅人才。(审稿 鄢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