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a·必发(唯一)中国官方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園地>>正文

>> 详细新闻

【治國理政新實踐】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新實踐新舉措新成果綜述

編輯:杜鵬        點擊:          2016-01-30 15:39                作者:        来源:


记者 曲哲涵 吴秋余 冯 华

三年了,那厚重溫暖的聲音猶在我們耳畔萦繞,那深沈炙熱的大愛依然令13億人感懷心動——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三年前,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中外記者莊重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三年來,1000多個日日夜夜,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情牽百姓、心系民生,夙興夜寐籌謀方略,跋履山川舟車奔忙。

三年來,習近平親自主持召開的20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內容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各個領域,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三年過去,一份沈甸甸的民生成績單擺在我們面前:

教育更加公平。2015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邁上新台階,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普及程度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提前實現了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目標。

就业保持平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坚持守住就业底线,优化创业环境,扶持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密集出台,三年来就业计划任务年年超额完成。 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 万户,同比增长21.6%。

收入持續增加。GDP增速“破七”,收入增速“超七”。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近兩年來,居民收入增速穩穩跑贏GDP。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更爲可貴的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城鎮居民。

保障擴面提質。目前,我國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托罗r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由2012年人均24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

看病趨于方便。到2015年10月,全國31個省區市均出台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方案,4148家縣級公立醫院推開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100個城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逐步推進,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居住不斷改善。“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建設駛入快車道,到2015年9月,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開工量已達到3915萬套,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要求。

環境得到保護。2015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1%,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劣Ⅴ類比例由2010年的15.6%下降至8.8%,“十二五”主要汙染物減排任務已提前完成。

三年來,經濟下行寒意陣陣,但民生改善卻從未停滯,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這份民生答卷,浸透著黨中央濃濃的民生情懷,更镌刻著他們堅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五位一體的發展布局,共建共享的發展宗旨,構成了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的新主線

新年伊始,冬日的山城重慶暖意融融。“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衆,使人民群衆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話語溫暖著百姓的心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察細微處、關枝葉情,一系列人民群衆最關心的改革事項穩步推進。其中,強調覆蓋全體人民、謀求全方位改善、實現全民共享的這條主線分外鮮明:

——守底線、強基礎,民生改革堅持全覆蓋。

“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我國最貧困、最落後的地區,察真情、看真貧。太行山區貧苦人家的土炕上,湘西苗族兄弟的火塘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全面小康,不讓任何人掉隊。“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動員令已經下達,一份份滿載牽挂的援助,正穿山越嶺,風雨兼程。

一個社會的溫度,取決于“底線”的刻度。三年來,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多項扶助低收入群體、殘疾人群體的政策出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制度第一次以行政法規形式予以明確……民生領域“冰點”正在消融、“難點”開始破題、“底線”加緊築牢,“保障網”更爲堅實。

“10年前我曾得過一次肝。t療費全自付,借了好幾萬元。”得益于大病保險制度的建立,正在住院治療的重慶大病患者李朝群如今能夠安心養。麑ξ磥頋M是憧憬。

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改革領域出現了一個頻繁使用的詞彙——“並軌”,從城鄉養老並軌、社會救助並軌到住房保障並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從碎片化到一體化,消除居民身份、地域差別,社會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

——謀全局、共發展,民生改革堅持五位一體。

從天安門向東20公裏,是北京的行政副中心通州區。“我們北面是大運河公園,往南是奧體公園,東邊是剛建的潞城中心公園。”身居綠色的大氧吧,令河畔麗景小區的居民們自豪不已。

全面小康,老百姓不僅要吃得飽、穿得暖,更要活出高質量、精氣神。十八大以來,戶籍改革有了實質性推進,爲填平城鄉鴻溝、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掃除障礙;“大氣十條”“水十條”接連落地,“土十條”加緊制定,使建設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有了鐵腕“護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擴面,公開、透明的舉措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經濟保持中高速、民主政治新氣象、文化事業大繁榮、社會建設求創新、綠水青山總相宜,生活在今天的人們,親眼見證著社會全景式的變革,親身體驗著民生“五位一體”全面改善。

——破藩籬、促公平,民生改革堅持共建共享。

“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勇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充分回應百姓公平訴求:多個省份實施隨遷子女“異地高考”,讓社會成員獲得“起點公平”;國企高管降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使居民“收入公平”向前邁進一大步;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對小微企業減免稅費,讓“弱者”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機會公平”……每一項重大政策的出台,都給萬千家庭送去摸得著的好處、帶去熱騰騰的希望。

“打破制度藩籬、促進公平正義,經濟發展更加強調共享、強調獲得感,這些理念和政策的落實,讓普通百姓更多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說。

“從實際出發、從具體問題入手,見物見人,什麽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麽問題,使改革落地生根”

回應百姓關切,政策靶向更准、出台時點更准、管理手段更准,是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政策的新亮點

“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十八大以来,民生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打通堵点、疏导痛点、治理盲点,“攻坚”火力必须找准落点。

——政策靶向精准,因症施治除頑疾。

湖北孝感的鄉村教師劉向東和劉新濤沒有想到,他們和山村裏3名小學生的命運,會因爲一次會議而改變。

2015年4月,中央深改組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一計劃令330多萬鄉村教師和4000多萬鄉村學生受益。時隔不久,在中央深改組第15次會議上,又審議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農家娃上學的議題連續兩次出現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正是中央爲“扶貧必扶智”而尋找政策突破口的真實寫照。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民生“頑疾”被因症施治:

直面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回應百姓對食品安全關切,修訂《食品安全法》;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推動電信、公共交通、水電煤氣等公共産品和服務的價格改革……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爲。某些改革雖然在爭論中艱難推進,天平最終總是傾向百姓這一邊。

——政策時點精准,好政策送來及時雨。

“現在增值稅可以免交,所得稅也減半征收。”河北省廊坊市易盟網絡公司總經理崔德鴻感慨:“我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

十八大以來,適應經濟新常態要求,中央將民生改善作爲破解許多發展難題的“金鑰匙”。“一分錢注冊公司”“三證合一”、取消企業年檢……政策松綁、政府讓利,千萬家“網店”“平台”在創業創新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不僅爲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也讓更多人擁有了改變命運、人生出彩的機會。

全面放開兩孩政策,不早也不晚。“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是國家根據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選擇此時調整政策,既有利于緩解人口結構老化,又有利于提升人口素質。

——政策手段精准,用市場力量解決民生難題。

“一把年紀了,還趕了回時髦。”山東濟南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區的老人闫翠娥笑著說,社區替她購買了每月20個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打掃衛生、洗衣、做飯、聊天,都有人來家裏。”

民生事業管理方式、服務手段的創新,成爲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的另一個亮點。“政府買服務”、PPP等熱詞不斷湧現,政府借力市場彌補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缺口,滿足百姓需求,又爲這些社會機構提供了發展空間,多方共贏格局初顯。

“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衆認可的硬招實招”

實實在在的財政投入,務求實效的考核指向,利民爲本的統籌安排,是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實踐的新氣象

“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民生工作面廣、量大、頭緒多,一定要注重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做。”“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要一諾千金,說到做到。”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出實招、幹實事、求實效。

——節流開源增投入,把“發展的實惠”送到百姓手中,財政投入向民生傾斜:

近年來,在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爲中低速增長,但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不降反增。2011至2014年,在全國財政總支出中,教育、醫療、社:途蜆I、住房保障這幾項與老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支出,從38551億元增長到53873億元,增幅將近40%,超過同期全國財政總支出的增幅。

一笔笔真金白银按时拨向民生工程:2013年中央财政拨款5亿元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拨款22.6亿元救助艾滋孤儿;2012至2015年中央财政拨款 600多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业保险补贴品种增至16个,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已占保费80%左右……

改善民生,錢從哪裏來?遏制公款消費、停建政府性樓堂館所、減少一般性政府性支出,把財富蛋糕“大頭”分給百姓;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盯住“最後一公裏”,自上而下真抓實幹,幹部考核先看民生成果:

簡政放權指標剛性,一竿子插到底,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民生改善的“乘法”。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共取消和下放8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一站式辦理、信息公開、陽光操作……簡政放權“先手棋”步步爲營、招招對路,百姓切實受惠。

政績考核以民爲本,一錘子定音,讓政府“答卷”跟百姓獲得感對標。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幹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

2013年,重慶市把解決好民生問題作爲對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2014年起,沈陽市在各部門績效考評打分過程中,取消GDP增速獎,增設環境保護等民生領域改善的獎項……十八大以來,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爲考核幹部以及政府工作的“標准答案”,已成爲多地、多部門的自覺行動。

鼓勵基層大膽創新,一路師傅一路拳,把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結合起來。公租房“租改售”、農房保險、積分入戶等民生改革試點的好經驗得以不斷推廣,民生改革吸納更多群衆智慧與基層經驗。

——突出民生導向,注重各領域協調統籌,遇到“複雜問題”先算民生大賬:

“遇到關系複雜、牽涉面廣、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時深入了解群衆實際生活情況怎麽樣,群衆訴求是什麽,改革能給群衆帶來的利益有多少,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民生改善作爲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導向,注重各領域協調統籌,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改革共振效應,避免某些改革步調失衡導致百姓利益受損。

“以前都是從勞動力流動的角度講我們農民工進城的事兒,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總書記特意把戶籍改革、降房價這些問題放到一塊兒談,把我們當‘新市民’看。”在京務工的河南農民陳堯舜說:“這樣的政策更周全,更貼心,讓人覺得日子更有奔頭!”

* * *

北國梅花凝香待放,江南金桔含瑞迎新。站在“十三五”開局的門檻上,我們矚望未來,民生建設面臨新的挑戰。“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笃行,才彌足珍貴”。未來5年,我們將繼續把民生改善放在發展首位、貫穿改革始終,全面解決好群衆關心的就業、收入、社保、食品安全等問題,讓人民群衆有更多獲得感、更強的幸福感。

明天,會更好!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8日 01 版)

上一條:【治國理政新實踐】爲了讓所有群衆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開發工作成就啓示

下一條:治国理政新实践:高铁牵引 核电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關閉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