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周峒)北京时间2月2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我校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周峒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Perovskite heteroepitaxy for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pure-red LEDs”。中国科学院陈军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教授、章炜研究员为该文章通讯作者,南开大学为该文章通讯单位,我校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文章合作单位。

研究針對新型鈣钛礦超高清顯示技術中純紅光CsPbI3鈣钛礦量子點材料相穩定性差這一世界難題,率先提出“外延異質結界面應力操控”策略,首次利用全溶液法實現鈣钛礦範德華外延異質結的大面積原位可控制備,並結合先進的低劑量球差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成功揭示鈣钛礦外延異質結構的界面應力對量子點晶格結構的調控機制,突破材料穩定性與器件性能雙重瓶頸,研發出高效率與高穩定性兼備的純紅光鈣钛礦電致發光器件(LED),爲下一代超高清顯示技術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該研究立足化學基礎學科,彙聚材料、物理、半導體器件等多學科力量,發展了世界先進的透射電鏡結構表征先進技術,實現了鈣钛礦範德華外延異質結的新物質創造,攻克了純紅光鈣钛礦LED核心材料穩定性難題,有望進一步推動超高清顯示産業技術革新。
周峒,我校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青年博士,长期致力于利用球差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储能材料的构效关系,重在开发和利用新型的原位球差电镜表征技术,在新型电池处于实际工作状态时,从原子尺度上直接观测材料结构演变过程,最终从本质上剖析电池工作机理。已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it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先后主持科研启动基金、校企合作基金、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审稿 张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