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李志鹏)为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前哨”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切实推动心理自助互助机制与危机预警体系高效运转,2月24日,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组织开展两场《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专题技能培训。活动由专职教师丁小芳主讲,分年级有序进行。

理論結合實踐,系統解析心理危機。丁小芳以“心理危機的定義與特征”開篇,通過互動問答形式引導心理委員深入理解心理危機的核心概念。她強調:“心理危機不僅是突發性、短暫性的心理失衡狀態,更可能因個體應對能力不足而引發嚴重後果。”
在“心理危機識別”環節,丁小芳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將易發人群歸納爲“學業壓力型”“人際沖突型”“情感困擾型”等類別,並列舉校園中的真實案例,幫助心理委員直觀掌握預警信號。她提醒:“關注細微變化,如社交退縮、情緒突變或學業驟降,往往是危機的前兆。”
雙渠道介入,強調科學應對。針對“如何開展心理危機幹預”,丁小芳提出“正式與非正式溝通渠道結合”的策略。正式渠道用于系統篩查問題;非正式渠道以靈活捕捉潛在風險。她以“某學生通過朋友圈隱晦表露消極情緒後被及時幹預”爲例,說明多維度觀察的重要性。
最後,丁小芳重點講解“心理危機的應對原則與自我保護”,強調心理委員需在助人過程中明確職責邊界,避免過度卷入。“及時上報、團隊協作、保護自身情緒”是保障工作可持續的關鍵。
賦能朋輩力量,共築健康校園。兩場培訓內容涉及了心理危機的定義、心理危機的識別、心理危機的幹預以及幹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通過案例剖析、方法論傳授與互動討論,切實提升了心理委員的危機敏感度與應對技能,有助于心理健康工作持續順利開展。
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体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审稿 杜昕。